“捧气貫頂法”答疑 (10)
余 洋
“捧气貫頂法”是通向练功高层次的捷径(B)
(164)什么是“人天浑化"?
练至这一层次,己达到神与气完全极细微的融合,真正可以随心所欲,心想事成,无所不能的最高境界。
(165)怎样正确理解“神气并重”五层次的相互关系?
上述所讲的五个层次只是为了理解而划分的,在实际练功中,各阶段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第一、二两个阶段更是如此,勿须分得那么清楚。
现在我们同道练功主要是着眼第一、第二层次的内容,椐我观察,很多同道练了许多年,第一层次尚未过关,练捧气贯顶法时,还在追求形体的完美,杂念丛生,能真正达到“神念形”层次的人并不多。要想达到第一层次的要求,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如果能完成第一、第二阶段的要求,再循序渐进,长功自然进展迅速。若第一阶段要求都达不到,练功也就只能收到一般的祛病强身,医治疾病的效益,想达到练功的中级水平是比较困难的。
(166)为什么智能功讲練“形”不讲練“精”?
智能功讲神形并重,不讲精。为什么?形和精是同一个范畴的东西,只不过精指的更狭窄一点.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的精华。形是精的变态表现,形的有些部分可成为精,但是它不如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那么精纯。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认真地搞神形并重,身体里也会产生气和质的根本变化,从而有精发生。
我们不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重点来讲。道家丹道功绝大部分都从精练起。它们为什么这么练呢?这关系到人习惯走的道。气化成精,精容易跑,练的时候先不让它跑,
把它断了。现在我们做不到这—点,做不到就不讲炼精。因为一开始要聚成精,聚的精多了,跑了反而丢失得更多了,所以。我们不来强化这一步,而从形上走。
我们练功时,把意念注到全身形上去,不让气更多地变成精,精生出来之后可以顺着形去生人。如果我们把神集中到形上去,使精向全身散化,精不就养了自身吗,不去生人而是生自己的身。这就是搞智能功强调形而不强调精的道理。
让自己的精散开,散到全身各部,我们的功就好练了。所以,结了婚的同志练功,有性关系时也不会象黄河决口一样,而是把精从旁边引走了。所以,我们讲形而不讲精。
(167) 什么叫作“神念形”?
意念总想着形体,直接发命令来指挥自己的形体动作。如喊口令:推……拉……;开……合……;是脑子很明确地发出意念来。开始时是老师发命令,老师发命令时不能光听老师的,你自己脑子也要给自己发命令。如老师喊“翘掌”,你脑子里也要给自己发“翘掌”的命令,“按地拉气,推、拉……松腕转掌……”你自己心里要给自己发命令。这就叫神念形。
脑子里有这个命令和没有这个命令大不一样。脑子里有这个命令了,就直接使神与形连结到一起了。如果你自己这个命令不那么明确而直接听老师口令做了,又很安静不是更好吗?不行,那样发挥意识的主导作用就不够了。在怎么样把你的意识活动和你的形体运动部位连结到一起效果就慢了。
(168)为什么練“神念形”时,做每一个动作,要把动作分解开来做
我们在神念形时,做一个动作,你把动作分解开来,动作的前前后的过程都感觉得很清楚,不是一下就过去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一方面能使意识活动的速度加快,这么慢的动作,意识活动速度怎么能加快呢?因为意识对动作的指挥是经过感觉、动作、再感觉,再动作,通过很多这样的正负反馈形成的,出去又反馈回来,要通过神念形把它强化起来,对每个微小动作的动作部位都感觉得清清楚楚。一开始动作慢感觉到了,快一点,再快一点,动作非常快也感觉清清楚楚,意识反应过程的速度不就快多了吗?
我们一般人的身体反应太慢,我们练功怎么叫敏感,叫反应灵敏?怎么才能快?在练功当中来快。这就要靠我们在念形上下功夫。大家不要认为这个好练,你练练试试看,练一套形神庄,从头到尾每个动作都发命令再做,每个动作都感觉得清清楚楚,保证你们一个也做不到。
你去做,发布命令“翘掌”、“外撑”,“大指小指分”、“二指四指分”、“撑、撑”、“二指四指合”、“大指小指合”……每个动作都发着命令走,念头不跑,做不到。“我就做得到”,那你就试试看,给自己记着开没开小差。一撑、撑、撑……什么感觉?好了,你要什么感觉做什么?该撑就撑,撑完了该合就合,要感觉干什么?一撑“这么疼啊了怎么又来了疼了?这个疼的念头跟练功没关系,要它干什么?有这个念头都不对。“我体会、体会”,练形神庄还有什么“体会”的口令词?没有,这都是杂念。从练功来说,要炼神念形这些就算杂念。如果在没有杂念的情况下能把一套功练下来,那就了不得了,你以为练功还要练什么高级功,就练这个神念形就了不得了。过去练武术叫“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他练功时没有什么念头了,一推、就是推,一收、就是收,到最后练熟了,他就感觉不到推和收了,就没有我要推,没有这个“要推”,一想要推马上就变成动作了,脑袋对动作非常清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每个动作的感觉非常清楚,把运动的指令和运动化为一个了。
“推”是个概念,是个词,发出音来叫“推”,脑子里面这个电子计算机的语言不叫“推”,叫什么说不出来。“推”是个中国词,英国、日本、法国对于“推”的叫法都不一样,“推”是语言词汇,脑子里面对“推”的反映和认知过程是计算机语言,和普通语言不一样。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开始就把意念和动作合起来,合得很好,脑子里发着意念,形体根据意念发布的命令走。
(169)練“神念形”为什么首先应该把姿势做正确了?
練“神念形”要有个前提,应该把姿势做正确了。如果姿势不正确,念着形,姿势是歪的,那就坏了,必须在姿势正确的基础上,经常去念形。过去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一举一动,非常稳重。不要以为这是“老学究”迈四方步的酸秀才相,其实,它讲究的是我自己的意识要注意我自己的形体,转个头都不是随便转,而要慢慢地转过去,使神和形相合。
“这不成了慢性子了?”一开始练就要先练能沉得住气。过去讲某个人有没有修养,就看你干事沉得住气沉不住气,举止是不是浮躁,—看走路、举止、动静,就知道有没有修养,有没有功夫了。
所以,练第一步神念形,如果能真正完全作到神念形,能够总念着形,从这一点就可以进入到高层次,“一门直入”,也可以到中心当中去。“那还讲那么多层次干什么?”气功是一门学问,讲学问就要把这么多东西都摆开。以前不是这么搞,老师高兴时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记下来成为语录,如《论语》《乐语堂语录》。这种办法教几个、几十个学生行,要在全国开展气功教育还行?必须是分门别类地展开,讲清楚有这么多门类,从哪个门类进都行,一步一步往上走才行,单定一个也行。
(170) 練“神念形”为什么意念活动要与形体结合成运动思维?
我们练神念形还要经常注意调头转腰、举首投足都想着神念形,经常这么想,象教小孩学走路一样,扶着它迈、迈、迈!我们自己也是迈、迈、迈,在大街也这么迈、迈、迈腿!“你大学生走路还象小孩子一样”,可不要小看小孩,小孩生活当中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练气功要求的。它是意念直接支配形体,这叫运动思维嘛!你一说迈他马上就迈了,他还不会说迈字,但意念发出了作“迈”的动作的命令———意念与形体结合起来了,意念活动与形体结合成了运动思维了。
我们要从概念过渡到运动思维,一开始有迈的概念,以后不要这个概念了,可是意念里面还要知道迈步怎么迈,跟咱们练形神庄弹腿翘足一样,抬腿往外弹出.翘、蹬、点,咱们走路往前一迈步,不也是脚尖先起、脚后跟一落,一翘、一蹬、一点吗?如果你走路时每一步都很明确,翘、蹬、点,翘、蹬、点……真走起路来,你数也数不过来了。如果真能感觉到这个动作了,那你神念形就有功夫了。
所以,过去老子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听了就勤奋地去做,去体会.去实行;“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士对真正的道理不懂,听后只是笑。联系到我们,有人说:“你这翘、蹬、点就是练功夫了?”你真正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了, 一天一步也没拉,那就是高功夫了。就是一个走路,每走一步都能注意翘、蹬、点,别的都不管,手不管都行,能做到吗?实际你做不到。说明我们的“神”活动不够,还得加紧练。
“那光练念形也不行啊!”为了更好地加强神意的功能.所以我们在练神念形的同时还可以练神观形。
(171)怎样練“神观形”?
“观形”按道理来说,应该在念形的基础上来搞,如果一开始就搞观形也可以。怎么搞?先照个镜子,“观”就是看,对着大镜子一边练一边照。没有镜子,白天在有太阳地方练,晚上找个有灯影地方练。过去讲练“三光”:日光、月光、灯光,拿这三光看影子,看形练得对不对。做动作就不能睁着眼睛看,要闭着眼想着自己的形体,这同样和念形差不多。念形是让它动、让它抬、让它直……是要动作过程,意念和动作过程结合起来。
观形,是看你做动作时形体是什么样子,从外边看,如胳赙起来子……闭着眼看这个动作。看、观,闭着眼睛看实际就是感觉。念形是一说起,里面的命令贯输进去。观形是观外面形体,如从外边看手背、手心、胳膊是什么情况。等你练功以后慢慢能感到自己形体了,或觉得你在这里闭着眼睛练功,前面还有个我,与我对着脸,我看着他练。如两手侧平举,看他两手举平没举平,实际上你也在练,但你也在看着他练,自然而然自己就做正确了。观形观自己也行,观对方也行。
再有,练功时看肚子更还有个“小人”在肚子里边做,把小人搬到外面来做也行,这几种方法都行。不过一开始时必须先观外形,先观内形不大好观。观外形,闭着眼睛看前面的人也行,看你自己形体、体会自己形体也行。不过在观时,容易观这忘那,观那忘这,需要一点点来,不能急。
(172) 怎么才能練好“观窍点”?
说一说怎么观窍点的问题。形神庄有些窍点,如大七星、小七星、倒七星,还有几个点。窍点怎么观?不是去观,而是脑子里知道是个窍点就行。你动哪里时,要知道哪是个窍点。你可千千万万不要老注意这个窍点,动作都忘了,光顾到窍点就把自己锁死了。应该与以前搞意守窍点一样,叫“知而不守”,要知道那个地方,但不要总守住它。死死守住那儿气就不流通了,就不是活活泼泼的了。
讲窍点是告诉你那里是个窍点,那个窍点重要,你一抬腿,这里有个窍点,脑子里有那个概念它自然而然就成了重点。没事时倒可以躺在床上看看这个窍点那个窍点,注意注意,躺在那里想一想,把手摸—摸,抠一抠,把这个点扣酸一点好记住它,这样都可以。真练功就练你的功,你可以在练功之前把窍点都照一下,感觉—下,练功的时候该练哪里就练哪里。
比如一抬胳膊:肘、腕、劳宫;一抬腿.环跳、阳陵泉、脚腕,脑子里有这几个点的概念。做动作时意念觉得那个地方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地有个东西,好象一条绳上拴上了几个疙瘩,有这样的感觉就行。
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可千万不要把它想得太具体了。想老师给我布了七星位,这个星在这里,很具体,老这样想就把气聚起来了,气聚得太厉害聚成了个瘤子那就麻烦了。只要把
意念加一点,注意一点,它成为轮上的一个链条,或叫关节点,关节点也不过是稍重要—点,不把它丢了就行,
第二、我们讲几个点是要你练功时照应全身,如果全身处处都照应怕照应不过来,就是几个点就好照应了。就只几个点,有人还说“老师呀照应不了呀!照应左边忘了右边,照应脑袋照应不了脚。”这说明意识的能量不够。意识也是混元气,这个混元气的量还不够。你要想发挥意识的感觉或支配运动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得把气集中起来,集中以后才能完成这个动作。这说明气不够使唤,神的量不够。只有慢慢地练得气多了,神也可以分开,给这点,给那点,给谁点都行,这时,慢慢照应点就多了。
过去讲练功“全身处处是丹田”,每个地方都是丹田,不需要从丹田调气,说从哪来就来,哪里都可以起反应。丹田气你这里说要,一碰,“嘣”就起来了,丹田气就不用调了,马上就可以反应过去。譬如腰这里要用力,需要气,把气一引没过去把腰抻了,如果丹田就在腰这里。一调气马上就起来了,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所以我们一开始不能照应很多点是气不够,神也不够,神也不灵,还比较滞缓。说这边要注意,都注意这边,那边就没人管了,打你—拳、捅你一刀子都不知道。练武术怎么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要你照顾全身。
给大家搞那几个点是让你开始一步步要想着它,“这儿很重要”,这么一注意,神就慢慢地会分开,会一心二用,会—心三用、四用、五用、六用、七用、八用才行。练武术 一只手打这面,一只手打那面,一个脚踹那里,—块打很多人,同时反应过去。怎么搞?那都是练出来的,脑子里反应不快行吗?
方才我们讲走路时每走一步翘、蹬、点都非常清楚,就得作这种靠这种意念活动,靠意识反应快。所以,“观形”不能不搞,也不能勉强搞。可以把你的身体想成一个气人、玻璃人,气人身上还有几个点,你做哪个动作时注意有关的窍点,脑子里非常快地扫描一下, 一晃就过去了,就这样观形。
第三、观形(包括观气),闭着眼睛看。出了好多景象怎么办?看形,看着看着怎么胳膊长怎么长出—颗小树来,鼻子里脑子里都可能长出什么玩艺。长出什么都不管它。一看出来树了,马上想你本来的面貌,头上没树呀!练功时不论出现什么景象,你—定要安安静静,既不高兴也不懊悔。“我这胳膊怎么变得这样细了,成了白骨精啦!”没有肉光看到一根骨头。也许那时候你的超常智能要出来,但是气还不够,看到的骨头不是活骨头,是白骨头、死骨头,说明气还不够,也许是功能,也许是幻觉,功能也罢,幻觉也罢,都不管它,照常练功,照常行气,不要走思,不要跑神,这是最根本的。
第四,观形时还要注意,观不是死观、千千万万不要预想什么东西。如气怎么通、经络怎么通,不能有这个想法。有了这个想法可能就会这个感觉。立掌分指,这个是三阴经,这个是三阳经,三阳经要讲弹了,这样想,你可能就会出那个感觉,但不一定是真的,“我经络通了”,不一定,不能事先预想,就是看,而且要安安静静地看。过去叫“寂照之功”。精神非常安静、非常寂静去察照我们的身体。过去讲好比头顶有个灯(手电也行)照着丹田,把丹田照亮了。我们现在不是照丹田,而是练哪里照哪里,照着形体。因为练功时把神放在哪儿都可以,所以看形体时,从哪边看都是正面,看左边是正面,看右边也是正面。这是观外形,从外边照。
第五,慢慢从外面照得比较精确了,就要从里面照。胳膊一动,从里面感觉进去。从里面照一开始是体会,从里面体会,一动哪个骨节咕噜咕噜地动弹,体会越来越清楚了,那就是内视功能。就要通过集中精神念形照形,从外往里,以后意念慢慢渗到里面去了就出现透视(内视)功能了。这里没有窍门,就是练精神集中的能力,精神集中、精神集中……集中得越好它的力量越强,向内的渗透力、穿透力越大。
观形、念形在练功时先搞哪个都行,神念形、神观形都可以作为练功的初步功夫搞起来。
开始练功时意念不会那么集中,不能集中力量就不够,就渗透、穿透不进去,进不去里面就感觉不到,功能就显现不了。意念活动也是一样,能够集中起来渗进去就能感觉到了。经常这么练,想呀、想呀,体会、体会,精神集中、集中……到了一定程度,里边一下就开了,进去了就感觉到了。所以,神观形就要先从外面观,能到里面观就走到下一步——神入形中了,神能入到形里面去了。如果精神入不到形里面去,就感觉不到里面,能入到里面去,从里面观了,这就是神入形了。
(173)怎样練好“神入形”?
神入形中也没有多少诀窍,就是往那里集中,集中、集中再集中,经常往里面想,意识往里面去用,慢慢就进去了。神入形中入到一个局部是容易的,人这么大的形体,意念往一个胳膊里面集中是可以的,这是宏观的入形。但要想做到微观的入形就比较难了。
怎么叫微观的入形?把意念进入到形体非常细微的地方,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形,能到里面观察得非常细就难一些了。除非真正把内视功能变成内视透视才行,因为内视和透视不是一个东西。内视是精神集中到里面之后,对内部的感觉与自己视觉结合起来叫内视;透视就是内在的感觉。
进入宏观的形里边去,通过经常练功,如练形神庄感到哪个部位酸的时候,集中、集中,注意、注意,注意到里面去,看哪里酸。不酸的时候,平时感觉不到,—酸就容易体会了,哪块肌肉酸,那块肉在动弹,这时,神就开始往里面去了。但这种“入”,仅是刚刚开始,真正神入形中比神入气中要难。因为形的界限、框框太多,这个组织与那个组织之间太复杂。神本来在外面包括它,要想把神入到形里面去,就要使形通透起来,这比神在气中难度要大得多。
(174)什么是“神形合一”
到了神形合一,神和形合成一个就更难了。因为神和形成为一个,原来的形是不好变的,神是随随便便走的,随时都可以变,神形合一以后,神一动形就动,神一变形就能变,那就非常难了。
我们可以用意念把手指变短一点,随后又长了,而且老让它短也不行,神和形不是合一的。神形合一了,让它短点就短点,再短就再短,没啦就没啦。还不要说到神形俱妙。
到了神形合一,就是非常高的层次了。有没有这个层次,应该是有,否则,只是神话小说里的东西,我们讲课就不能讲这些问题了。至于前面讲神气并重讲得多一点,讲神形并重时讲神念形、神观形讲得多一点,神入形中、神形合一讲得少一点,因为讲多了也没用。
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说印度一个练什么瑜珈功的,一撞墙,想撞过去、结果过不去了,焊在墙里了,那样不算形神合一,那种情况还没达到形神合一的层次,形神合一了就应该铸不到墙里边。他铸到墙里边倒底是什么情况我们也不清楚,也许是大家都认为人穿不过去,结果穿过去出不来了,还登登报照照相给你们看看。有人说拿刀拉开它行不行,不行,墙和他已经合到一块了。墙外边的部分是正常人体,墙里边没人,把墙都拆了也不行,墙还是墙的样了,一块砖一块砖看得清清楚楚,里面都是砖,不是他,腿在那一边,胳臂在这一边,当中没人,人和砖合到一起了,一拆就是他的肉。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拆了墙人就出来了,其实不然,只有他自己意念一动才能过去,不从意念上解决人根本过不去。
练智能功实际上是神气、神形并用的。我们讲了有神气并重与神形并重两种练法,但是真正练智能功的时候是神气、神形并用的,掺合到一起的。真正练功并不是那么界限清楚,这是神念气、神观气,这是神念形、神观形,古人没这么讲,我们为了给大家讲课方便,归纳出练功可以分成这么多段落,但是,真正练功时不能分这么清楚。
(175)什么是“神形俱妙”
真正达到神与形合一了,实际上就到了神形俱妙的水平。那时,意念要显现,神和气马上合于形,形就显出来了;意念一动,不显,马上形和气合于神,人就没有了。人被消灭了?不是消灭了,是形和气合到神上去了,气和形成了隐伏状态,看不着了。不能老没有,呆一会还会再出来,还可以放出来。
到了神形合一、神形俱妙的时候,人的状况与这种情况就不一样了,将来讲混元整体观讲到那个层次的混元气及其变化过程时,可能稍带讲一讲。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才可能在碰到社会上的这些神乎其神的事时 (如果真有其事),你就可以解释它(瞎编的不算)。混元整体观就是要破除这些神秘化的东西,变成可行的、可掌握、可运用的东西。
(176)在練功中怎样才能做到一步步的深入?
有人说“又有动作又有要领,这么多,我们到底体会那些?”都体会。所以我们要求,必须在练功熟练的基础上来搞这个,一开始别念形也别观形,先把姿势做正确、做熟练了。做动作还都不会做,动作合格不合格还不知道,那你还观什么?还得想着姿势,精神不能集中就达不到念形,更不可能去观形。练功层次是在练功有了基础后,再—步步地深入,把这些东西反复去体会。
比如练功开始,按地拉气,收、推,收、推……往往是又得念形又得观形,又得念气又得观气。念形、念气、观形、观气掺合为用。再如我带同学们练开合,开合、开合,一拉气两个手有感觉,这不就是体察吗,感觉到气有压力这不就是观气吗,闭着眼能感觉手的形象这不就是观形吗?如果把一个动作分解开想一想,不就是这么多东西吗!不给同学们讲有念形、念气,有观形、观气,就是拉气,就可能感觉很简单。如果懂得这些道理了,然后再练功,按照不同的内容去体会,感觉就不一样了。
当然,也不是说到了哪个水平才能去体会,就要在平时练功中、生活中去体会,抓住这几个不同方面不放。如舌抵上腭,用神念形就顶上了。顶得什么样,顶到什么位置上了,符不符合要求?再体会一下,一吸气,一呼气,舌抵上腭有没有变化?我们讲各部身形要求,讲了很多要领,如一推一拉,坐腕、神门穴,都那么去念形、观形,没事拿起书本认真去体会,头怎么要求,眼怎么要求,看看练功要领,看了以后,头上顶个玻璃球(我看谁也没顶)试试头正了没有,一点一滴去努力,从根本的形上做好。
形做好了,气就自己发生变化。所以,咱们智能功第二步功为什么叫形神庄?形神庄这套功就是要完全解决神和形的问题,里边的动作都非常规范,没有一点是模棱两可的地方,说哪就是哪儿,非常容易做规范。把动作做规范了,集中精神就是形神并练了,这本身就存在着神念形、神观形。
我们练功时,多注意神念形,多注意形、拿形来引气。捧气贯顶搞神念气,如果你把形忘了。一开始神念气你念不着,神观气你观着气了,却成不了你的。只有神气相合并且神形相合,而且把神形相合摆在练功运用意识的主要地位,你才能够把外面的气归为你所用。这就是说,刚开始练功时必须从形上入手。拿形来领着这个气。这就是我们练功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层次。
练捧气贯顶多注意神念气、神观气、神在气中,但也不能把形丢了。我们一开始讲练功的层次讲了功法上有一步功、二步功、三步功、四步功、五步功、六步功,只练一套功,比如练捧气贯顶可以练神念气,也可练神观气,也可以练神在气中、气包神外,练好了可以一直练到神气合一。在功法上有—个纵的序列,还有一个横的序列,一个功法序列,一个练功序列,都能够直达中央,到高级层次上去。
(177) 为什么说我们練功在“气功生活化”上下功夫提升功力快得多?
如果我们在气功生活化上下功夫,别的門派,人家能从动物身上悟出东西,我們智能功人要在很多生活中的动作、写字、走路、吃饭、日常工作中悟出更多的東西來,怎么用气,怎么用意,把几个动作分解一下,什么样的动作搞成什么样的神念形,生活都成了练功了,还愁练功没时间?
练功序列有两个,一个是神气相合的序列,一个是神形相合的序列,光走神气相合可以,光走神形并重也可以。但是,光走一个东西做不到,还是要结合着搞。如果想更好地体会,而且,练功能够很刻苦,不妨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分着体会:我在神念形……不管气,这是气功生活化………上班时就搞神念形的“重复劳动”,干活神念形,义务劳动扫地也是神念形,扫、扫、扫,把扫地分解成许多小动作。每个小动作都用意念指挥,左手推、右手按,左推右按……把扫地这个命令具体化。你能够把生活的好多内容都规范得具体一些,写字,心里想:横,竖、横、横……每一笔都清清楚楚,“笔动得太快”,对!你的意念能赶上动作了你也算有本事了,关键在练。不拿钢笔空着手描也行。
我不是让同学们整天都要这么做,主要是思想上有没有这些概念,脑子里有没有这根“弦”。如果你写字注意神念形,保证你过不了半年字就变样子。念书、吃饭、走路、上厕所都把它编起来,上大街到商店买东西怎么搞,干什么事怎么搞,都注意神念形,碰到什么事研究—下,作个分解,分解以后脑子里就清楚了,这个动作形怎么样.气怎么样,怎么用意念,形和气怎么结合起来,形搞好了把形往外一放,形放开就是气,以后意念一动,形也跟着动,但又没有形体概念,就是“气”,是气在动。
大家一边练一边看书,要和理论对照着练。我们智能气功的理论,你们认真学了以后,到哪里去讲,都基本上是上流的学问。但是讲个“上流”有甚么用啊,什么用也不管!非得好好练功才行。一边练一边看理论。大家可千千万万别烦,“呵!又练!”,“还得讲动作要领,喊口令”,你可别小看这个东西,因为你脑子里懂了和你会讲出来(不是背出来)不一样,讲一遍和讲两遍在脑子打的络印不一样。
有时候大家还得讨论讨论,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定哪一句话使你开悟。你什么时候能开悟可不一定,也许一句话,在别人听来是一句没用的废话,你倒开悟了。所以,练气功要在实践当中不论干什么心里都没离开气功,没离开气功的意识,在什么时候都心平气和地干事情,有时一下子就开开了。有人问,一些小的理解算不算开悟?那不算开悟,只能说你脑子里理解了一个东西。所以,一定要注意练,注重实践,而且要反复去考虑,在很多困难环境下来体会这个精神。
我们经常也碰到一些难事,但没相应的基础,也解决不了。有个开悟的故事说,有一个和尚出外云游,走到一个地方,上不着村下不着店,黑了,又往前走,走呀,走呀,走得又累又渴,走了一天又一天也没见个人,走不动栽倒了,迷迷糊糊睡着了,下起了大雨,醒来摸到水了,喝得又甜又香,喝完又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一看是个乱葬岗子,水坑里还泡着个死人,这一看,“唉哟”一下就开悟了!要是我们,一看多恶心呀!就完事了。
按逻辑分析。他应该想,昨天我喝得这么香甜,是因为我渴了。昨天香,今天脏是我意识想的,是我的意识作用,我不应该那么去想。照常人这样的逻辑分析就坏了。由于他意识里深深烙下“一切都是假的”,通过香和脏的客观事物的刺激,脑子里“哗”开悟了。这是练意识的佛家功。佛家练功就要求高度的稳定,这对练功来说是必要的、是好的,但他把练功和日常生活绝对对立起来了,我们不要这个东西,也不这样做。我们练功是为了让我们意识里非常清,非常静,非常明,不受一般人思想的影响。有人说“你真好!”,你就高兴;有人说“你真坏!”,你脸就拉下来了。其实说你好,说你坏不都是一样的吗,你还是你。这就要排除意识的虚伪性,练意识的稳定性。
我们这样讲,目的是要大家们懂得,你脑子里有了练功的意念,有了这个基础,将来你碰到很多环境,它就会不知不觉地按照气功的道理去要求你应该这样去考虑问题。这样,你就有可能一下从这个层次蹦到那个层次上去。如果脑子里没这个概念,一看到死人“真恶心”,这就是“常态思维”,用平常的习惯势力去思维了。因为他是修禅宗的佛教徒,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妄的,人、事物都是虚妄的,“一切唯心造”。
香、甜、好、脏本来都没什么分别,都是人意识的缘故。当然,意识有一定作用,但说得太过分就不对了。大家想想看,过去讨饭的,上垃圾堆去拣东西,烂西红柿、黄瓜、面包……拣起来一擦就吃,也不得病;可咱们一看好多细菌,吃了准要拉肚子。在这些问题上,有时我们的意识是非常关键。
(178)为什么練智能功 刚开始练功时必须从形上入手?
我们练功时,多注意神念形,多注意形、拿形来引气。捧气贯顶搞神念气,如果你把形忘了,一开始神念气你念不着,神观气你观着气了,却成不了你的。只有神气相合并且神形相合,而且把神形相合摆在练功运用意识的主要地位,你才能够把外面的气归为你所用。这就是说,刚开始练功时必须从形上入手。拿形来领着这个气。这就是我们练功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层次。
(179)为什要 一边练功一边看书,要和理论对照着练?
大家一边练一边看书,要和理论对照着练。我们智能气功的理论,你们认真学了以后,到哪里去讲,都基本上是上流的学问。但是讲个“上流”有甚么用啊,什么用也不管!非得好好练功才行。一边练一边看理论。大家可千千万万别烦,“呵!又练!”,“还得讲动作要领,喊口令”,你可别小看这个东西,因为你脑子里懂了和你会讲出来(不是背出来)不一样,讲一遍和讲两遍在脑子打的络印不一样。
有时候大家还得讨论讨论,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定哪一句话使你开悟。你什么时候能开悟可不一定,也许一句话,在别人听来是一句没用的废话,你倒开悟了。所以,练气功要在实践当中不论干什么心里都没离开气功,没离开气功的意识,在什么时候都心平气和地干事情,有时一下子就开开了。有人问,一些小的理解算不算开悟?那不算开悟,只能说你脑子里理解了一个东西。所以,一定要注意练,注重实践,而且要反复去考虑,在很多困难环境下来体会这个精神。
我们经常也碰到一些难事,但没相应的基础,也解决不了。有个开悟的故事说,有一个和尚出外云游,走到一个地方,上不着村下不着店,黑了,又往前走,走呀,走呀,走得又累又渴,走了一天又一天也没见个人,走不动栽倒了,迷迷糊糊睡着了,下起了大雨,醒来摸到水了,喝得又甜又香,喝完又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一看是个乱葬岗子,水坑里还泡着个死人,这一看,“唉哟”一下就开悟了!要是我们,一看多恶心呀!就完事了。
按逻辑分析。他应该想,昨天我喝得这么香甜,是因为我渴了。昨天香,今天脏是我意识想的,是我的意识作用,我不应该那么去想。照常人这样的逻辑分析就坏了。由于他意识里深深烙下“一切都是假的”,通过香和脏的客观事物的刺激,脑子里“哗”开悟了。这是练意识的佛家功。佛家练功就要求高度的稳定,这对练功来说是必要的、是好的,但他把练功和日常生活绝对对立起来了,我们不要这个东西,也不这样做。我们练功是为了让我们意识里非常清,非常静,非常明,不受一般人思想的影响。有人说“你真好!”,你就高兴;有人说“你真坏!”,你脸就拉下来了。其实说你好,说你坏不都是一样的吗,你还是你。这就要排除意识的虚伪性,练意识的稳定性。
我们这样讲,目的是要大家们懂得,你脑子里有了练功的意念,有了这个基础,将来你碰到很多环境,它就会不知不觉地按照气功的道理去要求你应该这样去考虑问题。这样,你就有可能一下从这个层次蹦到那个层次上去。如果脑子里没这个概念,一看到死人“真恶心”,这就是“常态思维”,用平常的习惯势力去思维了。因为他是修禅宗的佛教徒,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妄的,人、事物都是虚妄的,“一切唯心造”。
香、甜、好、脏本来都没什么分别,都是人意识的缘故。当然,意识有一定作用,但说得太过分就不对了。大家想想看,过去讨饭的,上垃圾堆去拣东西,烂西红柿、黄瓜、面包……拣起来一擦就吃,也不得病;可咱们一看好多细菌,吃了准要拉肚子。在这些问题上,有时我们的意识是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