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 Admin
帖子数 : 210 注册日期 : 10-11-04
| 主题: 庞老师讲外气治病的机理与指导思想 2010-12-13, 21:41 | |
| [justify]外气治病的机理与指导思想 对于外气治病的机理,在现代科学看来是根本无法予以解释的问题,但从气 功科学的角度来看,却是很容易解释的。气功外气治病与练功治病的机理是相同 的,都是立足于调节人体内的气,使之充足通畅生化正常,所不同的是,一是自 己练功,一是靠他人发气。气功治病是以气功的病理观为依据的。气功病理观认 为,人体生病都是以气为中介(或运行不畅,或生化失常)、以神为主导的。因 此,治疗疾病,也是以治神、治气为对象。治神则稳定其精神,治气则充足、通 畅其气机。故《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后世华佗也说:“气血流畅,百病不生。”外气治病的 机理,一是给患者补充了气,增强了患者的生机,更重要的是通过意识的全息作 用对病态作了必要的调整,使之趋向正常。这机制在传统功法中多以平调阴阳、 和畅经脉为主。鉴于经脉之气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混元场重合而成的气束,而经 脉的失常是各部组织失常的间接表现,所以传统气功与中医针灸治病着眼于疏通 经脉,这实际是通过各组织的混元气场的改变使实体物发生变化,所以过程较长, 愈病的速度较慢。智能气功外气通过意念统帅混元气直接作用于人体各组织及其 混元气的开合聚散,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与全息作用,直接改变病态混元气 的时空结构,所以愈病的过程短,速度快。鉴于上述的外气治病机理,决定了外 气治病的指导思想: 一、以治心为主 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用健康的心理 来改变生理。在传统气功治病中,对此也是非常重视的,瞿佑《养生法》中说: “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若逐日劳扰忧烦,神不守舍, 则易于衰老,勿以客气伤元气,又每日胸中一团太和元气,病从何生?” 朱权在他的《养生心法》中对这一问题谈得更明确: “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予使不致于有疾。今之医者,唯知疗人 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 不亦愚乎?” 太白真人讲得更加详明: “治其病,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 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入我,悔悟平生所为过恶,便当放下身心, 以我之天而合所事之天,久之遂凝于神,则自然心君泰宁,性地和平,世间 万事,皆是空虚;终日营为,皆是幻想,知我身皆是虚幻,祸福皆是无有, 生死皆是一梦,慨然领悟,顿然消释;则心地自然清静,疾病自然安痊。知 是说,药未到口,病已愈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疗病之法也。”(《道家养生 学概要》) 智能气功治病,无论是练功治病,还是外气治病,特别强调给患者讲道理, 我们称此为“从理上开窍”,一旦明白了道理,就会不知不觉地发挥意识的主导 作用,这就是智能气功强调“话疗”的道理所在。 二、气功外气治病和练功治病一样,认为任何病都是可以治愈的 对此,传统气功也有相似的论述。《太清导引养生下篇》中曾说: “人之身12大节,360小骨,孔孔相对,脉脉相通,新气与故气交错其 间,新气或顿阻,或循行;故气或流通,或壅滞,或俱塞,或并驰……盖壅 滞者,阳气之聚而为块瘕者也;顿阻者,阴气之积而为肿疡者也。气既能蓄 积,则亦有分散之理;凡患之所在,可用导引以散之,和气以攻之,时意以 送之,清气以润之,咽津以补之。” 三、外气治病方法 外气治病方法虽多,但总括起来,不外祛病、补正两途,而且以补正气为主, 强调“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不离气,气不离人,人籍气而生,人离气而死。 人生之理,尽在气中。但调练元气,求死不得。”(《嵩山太无先生炁经》)外 气治病确实可以称为“元气医学”。人或以为元气只能补正而难以祛疾,其实不 然,我们不仅有在临床中治愈了多种疾病的实践,(有外气杀死细菌、杀死病毒 和抑制癌细胞的成功的实验)而且在传统气功文献上也是有着明确记载的,如《丹 亭真人传道密集》中说:“欲治其病,先治其气。今医家以草根树皮攻道疾苦,不过假以后天之 气以调剂之、滋补之而已;且草根树皮其辛甘咸苦酸之五味,不过寒凉温热 平之五气,乃天地之偏气也,且能却疾,况人之通于天地,得气之全也哉。” [/justify] | |
|